新型耗能減震體系
發(fā)布日期:2015-02-05 11:15 作者:zzmana
地震是一種危及人民生命財產(chǎn)安全以及破壞性、危害性極大的突發(fā)性自然災害,尤其在人口密集、工業(yè)發(fā)達的城市和地區(qū),造成的損失更為慘重。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對結構抗震性能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。傳統(tǒng)結構體系主要靠結構材料塑性變形引起的滯回耗能耗散能量,因為滯回耗能是結構的破壞能量,結果將會是結構損傷破壞嚴重;在結構能量分析理論中,除了滯回耗能外,阻尼耗能在結構中的能量耗散能力應該得到發(fā)揮,且阻尼耗能不會引起結構破壞。在對結構抗震多年研究的過程中,人們逐漸認識到好的結構應具有多道抵抗地震作用力、消耗地震能量的抗震防線,從而提出了很多耗能減震的新型結構形式。
新型耗能減震體系,就是把結構物的某些非承重構件(如支承,剪力墻,連接件等)設計成耗能構件,或在結構的某部位(層間空間,結點,聯(lián)接縫等)裝設耗能裝置。在風或小震作用下,這些耗能構件或耗能裝置具有足夠的初始剛度,處于彈性狀態(tài),結構物仍具有足夠的側向剛度以滿足使用要求。但是,當出現(xiàn)中、大地震時,耗能構件或耗能裝置率先進入耗能狀態(tài),產(chǎn)生較大阻尼,大量消耗輸入結構的地震能量,使主體結構避免出現(xiàn)明顯的非彈性狀態(tài),并迅速衰減結構的地震反應(位移、速度、加速度等),從而保護主體結構及構件在大震中免遭破壞,確保主體結構在大震中的安全。
目前,耗能支撐是結構耗能構件中的主要形式,已經(jīng)在部分大型建筑中得到了應用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對耗能支撐的研究又集中在耗能支撐形式以及各種耗能器上,常見的耗能支撐形式有交叉支撐、單向支撐、K型支撐、偏心支撐等;耗能支承中的阻尼器現(xiàn)在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是軟鋼阻尼器、擠壓鉛阻尼器、摩擦阻尼器、粘彈性阻尼器等。
但是上述耗能結構體系存在很大不足,首先耗能裝置設置在結構中,大多為非標準化產(chǎn)品,體積龐大,加工工藝復雜、施工安裝工期長、造價高昂,其次大部分耗能裝置安裝在結構外部,暴露在空氣中,易受氧化腐蝕,對其進行維護和更換十分困難。
- 上一篇:陶粒配方 高強度、低密度
- 下一篇:復合墻體的外墻堅固性和防水性